警惕國際貿易的非貿易壁壘
許美琪 上海《家具》雜志主編
2011年,中國家具業的產值將超過8000億人民幣,其中約400多億美元出口,也就是說國內的產能有三分之一需要通過國際市場消化。
自本世紀前10年的中期以來,我國家具出口就不斷遭到國際市場的“反傾銷”、“特保”等貿易壁壘的狙擊,這一國際貿易摩擦的趨勢看來不會消停,而只會越演越烈。但是更需要值得警惕的是,非貿易壁壘將更加阻礙我國家具的出口,它們不需要復雜的“反傾銷”和“特保”等較長時間的訴訟調查,更無需繁復的程序,甚至在出口方沒有提供相關文件的情況下,就可以拒之以進口國的國門之外,徹底毀了你的生意。
歐盟和美國陸續出臺的《歐洲木材規則》、《雷斯法案修正案》、《復合木制品的甲醛標準法案》等等,在保護環境的人類道德制高點上占盡先機,似乎無懈可擊。但它們的實施細則卻利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社會法治和科學技術上的巨大差距,筑起高高的非貿易壁壘。
最近美國又提出所謂的“生命周期評估”,與歐盟提出的《環保產品申報》呼應。外媒報道,歐盟已經引領全世界促進以生命周期為根據來研究材料的性能和設計的方法。所有這些主要綠色建筑的定額體系如英國的BREEAM、德國的DGNB、法國的HQE對使用的材料信用程度都采用生命周期評估體系進行評判。生命周期評估體系正被結合進全歐洲范圍內的標準,用以對材料進行評估和規定。
美國不無得意地提到,《歐盟木材規則》的前言指出,歐盟境內的所使用的木材將極少有來自非法采伐的風險,依據的是以“生命周期評估”所用的國際標準來制定“環保產品申報(EPDs)”。這就提供了真正的機會,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幸運”。
凡此種種都在提醒我們,新一輪的“貿易摩擦”將用環境保護為名義悄悄進行,而支撐它們的是西方的法律體系和科學技術。我們要應對的是更為復雜的形勢,因此,我們應更加深入和廣泛地研究這些所謂“法案”和“規則”,制定出更好的應對策略。同時,我們應更迫切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和轉型,大力進行技術創新,提高出口產品的環保性能和產品的附加值來增強我國家具業的國際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