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之內連續接了幾個討要工資的電話,有石家莊的,有廊坊的,還有內蒙古的。”11月27日四川巴中在河北省廊坊市從事建筑主體工程的負責人周忠誠說,最近幾個月接電話向他討要工資的農民工讓他寢食難安。
這些人都是曾經在他手下干活的小班頭,因總包頭拖延算賬,拖欠工資時間太長,這些班頭不得不先另謀生路,不過討要工資的電話就步步緊逼。
在中國,農民工這樣的日子有望改變。
國務院法制辦近日將《建筑市場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下稱征求意見稿)全文公布,征求社會各界意見。征求意見稿對建設資金管理、工程造價、工程款和勞務費等作出明確規定。為了解決這四大問題,住建部起草的征求意見稿已在2011年12月報國務院,但蹊蹺的是,將近1年才向社會征求意見。(泡沫混凝土)
征求意見稿出臺后,建筑業的上述四大問題能否得到徹底解決呢?不少受訪專家認為并不樂觀,因為上述征求意見稿主要是基于規范建筑市場為初衷的。
層層壓價
建筑領域壓價的項目無處不在,河北省廊坊市的曉廊坊項目便是其中之一。
如曉廊坊項目第一期工程中標價格為1400元/平米,發包方發給承包方后結算價卻要求按1300元/平米計算,第二期工程中標價是1803元/平米,而承包商結算價僅為1607元/平米。
雖然看起來只有一兩百元的差價,但結果懸殊巨大。據悉,曉廊坊項目一棟樓的總面積在2萬平米左右,一棟樓相差400萬,以此類推,曉廊坊項目共計十幾棟樓,整個壓價總額高達上千萬。
本報記者采訪了該項目的開發商榮盛發展的負責人耿建春,他表示榮盛發展從不拖欠工程款,也沒拖欠農民工工資。
開發商向勞務方壓價,勞務方據此克扣農民工工資抵工程款項的情況,屢見不鮮。河北建設工程信息網顯示:河北廊坊市曉廊坊項目建設單位是榮盛發展,其中11#、12#是福斯特建筑于2011年4月29日中的標;13#樓中標方為河北中瑞,時間是2010年9月26日。曉廊坊項目相關人士透露,河北中瑞隨后將項目分包給多個自然人,導致分包關系錯綜復雜,壓價情況嚴重。
四川包工頭周忠誠便是這其中的受害者之一。他告訴本報記者,他于2011年7月1日與河北中瑞簽署了勞務分包協議,其上述11#、12#、13#承包方式是擴大勞務分包,單價315元/平米。但工程竣工后,勞務方只按照實際發生的建筑面積280元/平米算賬。周忠誠抱怨說,照此計算河北中瑞節約了170萬,他卻虧損170多萬元。周忠誠多次向河北中瑞交涉無果,而河北中瑞廊坊項目代表蘇潤民回應說,周忠誠余下款項(工資和材料費),只能按總建筑面積各自承擔一半。
分歧愈演愈烈。廊坊市建設局局長李東在電話中證實,廊坊市曾召集五大部門調解這一工資糾紛,但由于周忠誠說不清楚他們之間的分包關系,而最終不了了之。
艱難生存
建設單位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將標價一壓再壓,施工單位為了生存,只得接受建設單位一個又一個的苛刻條件。為了生存,房地產企業舉債拿地,加上現金并不充裕,拖欠工程款、拖欠農民工工資,變得普遍起來。
據悉,榮盛發展最近半年來因壓價問題導致欠薪、欠工程款等問題不斷,有的被訴至法院,有的正在走司法程序。(外墻保溫系統)
開發商拿地資金何來?除質押股份之外,全靠銀行貸款,但銀行貸款最近卻被收縮。榮盛發展一公告稱,其大股東榮盛控股,將其所持榮盛發展2638萬股質押給陜西省國際信托有限責任公司;至此,大股東榮盛控股把所持上市公司榮盛發展的7.2億股股份,全部質押殆荊截至9月,榮盛發展先后9次公告拿地,共計投入15.69億元,購得40.6萬平米的土地使用權。
如此一來,讓榮盛發展的問題日益增多。截至6月30日,榮盛發展的負債率依然高達73%;而榮盛發展今年150億元的銷售目標,上半年任務完成率不足40%。
河北建設廳一位人士表示,不是發一個文件就了事,而是要一一解決。住建部部長姜偉新也曾指出,整頓規范建筑市場仍然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著名地產專家顧海波建議,一旦查處建筑市場違法違規行為時,對那些拖欠款項嚴重的,給予資質降級處罰或者吊銷資質,唯有如此才可以治標治本。
屢禁不絕
建筑業壓價之風愈刮愈烈。一項調查表明,絕大部分施工單位偷工減料的一個重要原因也在于過分壓價。就此而言,征求意見稿盡快出臺,顯得非常迫切。
國務院法制辦相關負責人坦陳,目前在建筑領域暴露出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領導干部違法插手工程建設;工程建設領域信息公開不規范不透明,機制不健全;部分政府投資工程嚴重超概算,資金管理使用混亂;實施過程中存在轉包和違法分包、偷工減料等問題。
為了確保質量,征求意見稿規定,實行總承包的建設工程,建設單位不得發包給兩個以上單位;分包工程應當由施工總承包單位進行分包,其他單位不得與分包單位簽訂分包合同;建設單位不得任意壓縮工期;還對建設資金管理、工程造價、工程款和勞務費等作出明確規定。(防凍劑)
中國的建筑市場是典型的賣方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不少建筑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進行低價競爭。也有專家認為,建筑市場之所以會產生壓價的現象主要是因為不同的利益目標。發包單位利用自己的強勢地位將壓價作為降低成本的有效手段之一,承包單位為了自身的生存,在價格上做出妥協。
新聞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