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紅木原材料連漲9個月,國內紅木投資客云集莆田仙游“掘金”。我省藝術品拍賣師以及省收藏家協會相關紅木收藏專家昨日曝料稱,由于紅木原材料價格連續攀升,紅木資源稀缺,紅木家具造假愈加嚴重。目前福州市場上有八成左右的紅木家具,是類紅木通過上漆等手法冒充的。專家提醒,紅木家具一旦上漆,收藏價值將大打折扣。
消費陷阱:上漆紅木家具“光鮮”背后是瑕疵
“花了幾萬元買的上漆的紅酸枝家具,最后卻得知并非全紅木。”宋先生郁悶地告訴記者,幾個月前,他購買紅酸枝家具時,店員介紹說上漆能夠保護紅木家具,光澤度好,平常保養方法又簡單,于是,宋先生毫不猶豫買下了這套家具。
家具搬到家里以后,他特意把這套紅木家具放在客廳顯眼位置,但不止一個懂行的朋友告訴他,很多上漆家具都存在造假的問題。最后,宋先生找了行家鑒定,發現他買的紅酸枝家具根本就不是全紅木的材質,商家對側面的非承重隱蔽部摻雜入了邊材雜木,整體漂白后再上色上漆,從而掩蓋了瑕疵。
和宋先生有著同樣遭遇的還有陳女士,前段時間,她買了套老撾紅酸枝木圈椅,但經鑒定這套家具是用類紅木原料上漆假冒的。
記者從福建省消委會了解到,紅木以次充好糾紛頻發。而據中消協近兩年的統計,紅木家具市場合格率僅為30%,消費者對紅木家具的投訴呈逐年上升之勢,反映問題較多的是上漆的紅木家具。
內幕揭秘:原料價差十倍八成類紅木家具當紅木賣
福建省藝術品拍賣師、福建省收藏家協會會員、福州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陳勇表示,按照國際標準,只有用5屬、8類33種木材制造的家具,才可稱紅木家具。按照省收藏家協會的初步統計,福州市面上銷售的紅木家具,有八成左右是類紅木木材用上漆等手法假冒的。 陳勇表示,他在福州從事紅木收藏近20年、經營紅木家具店10年,目前福州市面上比較常見的“以次充好”造假方式是,用白酸枝、非洲紅酸枝,經上漆假冒老撾紅酸枝,這類情況在廣式家具上出現比較多。
還有,由于草花黎、白花黎紋理與老撾紅酸枝比較相近,用草花黎、白花黎上色、上漆假冒老撾紅酸枝的也比較常見;同時,由于非洲花黎木偏黃,用非洲花黎木假冒越南黃花梨比較常見。此外,目前福州市面上不少廣東貨,用楓車木假冒小葉紫檀的情況也比較嚴重。不過,值得一提的是,海南黃花黎沒法假冒。
目前老撾紅酸枝大料,每噸價格大約為15萬元;而白酸枝、非洲紅酸枝大料每噸僅0.8萬~1萬元;越南黃花梨大料每噸大約30萬~40萬元,而非洲花黎木大料每噸不足1萬元;小葉紫檀大料比越南黃花梨還貴,可楓車木大料每噸僅0.7萬~0.8萬元。
福州林經理稱,由于不同材質的紅木價格相差十倍、數十倍,巨大的利潤空間導致不法商家將這些類紅木當紅木家具賣,從中牟利。這些假的紅木家具,除非是行家,普通消費者根本無法鑒別。
部門支招:防止以次充好給紅木家具配“身份證”
省質監局相關人士透露,目前紅木市場上,以次充好或者魚目混珠的現象比較常見。對此,省質監局質檢院推出紅木樹種“身份證”,方便消費者快速準確判斷所購家具是否為紅木家具。省質檢院的紅木家具樹種檢驗證書上,標有所售家具的企業名稱、地址、電話,以及產品名稱、鑒定依據和結果,并加蓋有省質檢院的公章。證書上還有編號,一套家具,對應一個編號,可通過網上查詢方式對所購買的紅木家具進行識別。
收藏建議:好紅木別上漆自然“包漿”才是名貴之處
“好的紅木是不應該上漆的,更何況不是清漆而是帶顏色的漆。”福建連天紅家具公司木匠林師傅告訴記者,他當了幾十年的木匠,見過各種名貴木種,從不給紅木家具上漆。林師傅說,紅木家具之所以名貴,不僅是因為這些木材是硬木、有很強的實用性,而且長時間使用后,紅木本身滲透出的油脂與空氣接觸,會被氧化形成一層“包漿”,而這種包漿的顏色與紅木本身渾然一體,非常美觀。真正懂行的人知道一旦上漆,再好的紅木家具也算是毀了。
福州一位做收藏20多年的黃先生說,2008年中國嘉德春拍上,一件乾隆紫檀大平頭案終以3136萬元成交,破了中國古典家具拍賣世界紀錄,這件珍品經過二百多年的時光浸潤,包漿渾厚光亮,可如果上了漆,包漿無從生成,現在再看漆或許已成剝落的斑駁,收藏價值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