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企業期待標準出臺
目前,我國每年有1.2億平方米的木門需求量,相當于整個歐洲市場的年使用總量,強大的市場需求帶動木門企業快速成長,而準入標準低,致使市場上小規模木門企業迅速增加。
木門尺寸標準缺失,得以讓這些中小企業活得很好。'遼寧家具協會門業委員會會長祖樹武表示,房地產開發商建造房屋時對門洞大小不采用統一規格,使得木門企業沒辦法實行批量生產,只能是照單生產,而訂單式生產無論如何也不能帶動行業快速發展,甚至阻礙行業向更高標準前行,祖樹武表示,目前我國有百余家木門企業完全具備大規模生產的實力和技術條件,就是由于門口標準的缺失導致企業沒辦法提高生產效率,這是一種浪費,對人力成本、環境資源的浪費,甚至造成對原材料的浪費。
缺乏統一的木門尺寸標準制約著木門行業做大做強,這是所有成規模木門企業最頭疼的問題。提到這點,北京闥闥偉業門窗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晨曦感慨萬千,他強調,統一木門的尺寸標準對木門行業來說意義非常重大。'為什么中國木門企業沒有做得特別大的?就是沒有標準。TATA一個月做3000個門,全部是量身定做,如果有了標準,我們能做的何止這些?'他認為,一旦國家對房屋開發商制定嚴格的門洞建造標準,木門企業數量將會從上萬家直接銳減到幾百家,大量中小企業會被吞并或倒閉。
資本運作需理性對待
說到木門企業資本運作的問題,老總們多數表示,木門行業離風投資本市場還很遠,但對內部融資、兼并、重組、技術加盟等資本運作手段持歡迎態度。
吳晨曦表示,木門企業多數規模還很小,固定資產較少,走銀行借款道路是行不通的,而風險投資又看重回報,以多數企業的實力,吸引高額風險投資還不太現實,'即便真的有人愿意給我10個億,我還不知道怎么花呢,相比之下,我們的企業還是太小了'。
除了資金,技術投資也是開展資本運作的一種有效手段。沈陽天河木業有限公司總經理李為義認為,資金不足或是技術不硬的企業可以開展技術投資運作,對于多數中小企業占主體的市場形式,企業間的兼并、重組有時候是可以助推企業發展的。'現在的天河木業就是通過這種手段發展起來的,我們現在5個主體廠區,只有1個最初是天河木業的,其他都是通過收購實現的,當然,可能有的企業不希望被收購,但我認為,只要是利于企業發展、壯大,不管哪種手段都可以采用?,F在如果有實力比天河木業強大的企業愿意收購天河木業,只要能讓天河的發展更加美好,我們是歡迎的。
木門行業品牌優勢微弱
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會長張國林表示,僅在北京地區就有1500多家木門生產企業,全國范圍內將超過1萬家不止。然而,對數量如此龐大的木門產品和企業,消費者卻知之甚少,這說明木門行業整體還處于知名度較低階段,用張國林的話表述,這個行業僅僅處于初級發展階段,比家具、地板行業成熟度差了很多。
中國木材流通協會木門專業委員會秘書長王永林用'三駕馬車'形容木門產品的銷路:零售市場、工程和出口。他表示,目前市場上多數生產能力較強的企業在過去專注做出口、做工程而忽略零售市場,這是企業不走品牌運作的原因。但近幾年,國際、國內市場不斷對木材制品進出口交易限制和調整,企業利潤迅速削減,做不好國內零售市場的企業會很快失去優勢,因此品牌化運作刻不容緩。
櫥柜、家裝企業爭搶木門蛋糕
與木門行業同樣遭遇'標準之惑'的還有櫥柜行業,但這個行業卻在去年涌現出了好幾個'中國名牌'。然而,木門行業卻沒有。
一方面,這與中國木門行業只有五六年的發展歷史有關;另一方面,木門行業起步階段利潤較低,使企業沒有原始的資本積累,走品牌運作道路就成了難事。
但另一個讓木門企業頭疼的是,越來越多的'外行競爭者'進入了他們的'領地'分搶市場蛋糕。最突出的就是櫥柜、衣帽間企業。諸如科寶、康潔、珊嘉等從櫥柜發家的企業,如今早已在木門領域小有名氣。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木門這種產品比較簡單,沒有多大技術含量,能做櫥柜的,稍加幾個步驟就可以用已有的設備生產木門。而最近兩年,家裝公司的集成風波也刮到了木門領域,東易日盛、今朝等家裝企業也將觸角伸向了木門生產,并且產量不容小覷,如此一來,專業生產木門的企業要守住自己的江山則要快馬加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