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報紙日前報道,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美國家具企業每年可提供須接受反傾銷調查的中國企業清單,美國商務部將對所列企業進行評估調查以調整反傾銷稅率,且稅率具有可溯性。為了防止該規定帶來的額外負擔,自2006年以來,很多中國企業都會在短短幾個月內就同意向美國競爭對手支付現金,以尋求'和解'。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資深人士證實,這種情況自美國開始對中國木制臥室家具產品征收反傾銷稅以來就已經存在,實際支付的金額一般根據出口數量的比例來確定,為1%~3%不等,并且支付方大多是中國中小企業。
'反傾銷稅涉及到的中國企業共有130多家,當時只有兩家大企業最后被裁定為零稅率,其余大部分是平均稅率,也有少數被裁懲罰性關稅的企業。對于很多中小企業來說,總是要生存、要出貨的,無奈之下,只能采取這種方式盡快'疏通'。'上述業內人士直言,'如果不交這筆錢,就很有可能被單獨列出來重新審核,也的確存在這樣的先例。'
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的資料顯示,2006~2009年,中國企業共向20家美國企業提供合計1300萬美元的此類款項。與此同時,相關律師也找到了一條可靠的賺錢途徑,即利用美國禁止中國超低價商品進口的貿易政策獲利。拿了中國'保護費'的美國家具生產商甚至堅稱:'這些付款是合法的。'就在今年1月底,又有17家美國家具廠商要求進行最新一次審查,并列出了110家中國企業。
'這一'潛規則'首先被美國媒體曝光,事實上也反映了目前美國國內部分家具生產商和經銷商之間的矛盾。'上述人士進一步解釋說,能夠收到這筆錢的主要是美國的生產型企業,他們首先是起訴方,同時又利用反傾銷的'尚方寶劍'迫使中國家具企業以現金方式'和解'。但是,也有一部分美國企業作為經銷商卻得不到這筆錢,因此認為拿到錢的企業違反了所謂的公平競爭原則。
據了解到去年10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曾就現金結算一事舉辦了若干場聽證會,這也是美國本地生產商首次公開討論這一事件。美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商務部并不贊同私下和解,但卻缺乏對各方達成的協議進行調查和監管的權力。一位前美國商務部官員則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制定規則防止此類'灰色行為'。
上述業內人士表示,拋開所謂的'潛規則'不談,這一局面最終的受害者一定會是美國的消費者,因為由此增加的成本最終將轉嫁到美國消費者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