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家具事件令消費者對進口家具不再買賬。日前,相關行業媒體推出了“進口家具你了解多少”的問卷調查,旨在了解站在風口浪尖上的進口家具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以及消費者對進口家具的認知程度。通過調查發現,原本就沒有樹立好穩定形象的進口家具,正在被不誠信的問題腐蝕得千瘡百孔。
七成消費者對進口品牌根本不了解
此次調查顯示,有七成被調查者表示對進口家具“被動了解或根本不了解”;只有7%的參與調查者表示“自己很了解關于進口家具的信息,以及一些知名的外國家具品牌”;有23%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對這一方面的信息略有關注”。
對進口家具持懷疑態度的被調查者總數超過六成:有34%的被調查者認為“進口”標簽只是家具加價的噱頭,也是高價的代名詞;有26%的被調查者擔心自己在國內看到的國際知名品牌其實并非如此,或許其在國外只是二三線的小品牌。
據記者了解,對于商家的宣傳,消費者大多持懷疑態度,并非品牌宣傳什么就相信什么。特別是對品牌在國外的影響力、企業規模、檔次等問題,消費者常表示質疑。此時導購過于提升品牌形象的言辭,容易使消費者感覺“不實在”。
調查顯示,僅有6%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可以相信導購,認為他們的話聽起來“很有說服力”;有35%的參與調查者對品牌銷售人員持懷疑態度,認為導購會出于種種原因提供不實的信息;近六成參與調查者直接表示無法相信導購的話。
雖然家居建材品牌喜歡打出進口的噱頭與旗號,很多國產品牌也熱衷與國外同行合作,但是消費者對于家居領域的國際品牌認知度仍處于初級階段,甚至是“不知”階段。因此,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真正知名的國際家居品牌進入中國后,恐怕會發現自己其實還不夠有名;另一方面,這種情況給許多偽進口品牌帶來渾水摸魚的機會。
37%消費者表示家具進口是銷售噱頭
對于提起進口家具時的第一反應,有37%的參與調查者表示是“銷售噱頭”;有28%的參與調查者想到“價格更高”;有21%的參與調查者認為進口家具代表著更好的品質。
在家具質量方面,有22%的參與調查者認為進口家具在質量上更有保障,僅有2%的參與調查者表示“自己非常信賴及喜愛進口家具”。
由此可見,進口家具在人們眼中帶有很多固有標簽,比如,無法回避進口家具價格高、難以分辨其在國外的檔次與價位等,這些因素都成為阻礙進口家具在國內獲得更多認可的原因。
消費者如何理解進口家具的概念?有59%的參與調查者認為,進口家具品牌與產品都是進口的;16%的參與調查者認為,進口家具的概念是品牌來自于國外,產品全球采購;11%的參與調查者知道有些進口產品來自于外國品牌在中國的工廠。另外,有14%的參與調查者懷疑,有的進口品牌可能是國內品牌到外國注冊的。
超過七成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并不了解在進口家具中,美國家具與歐洲家具的經營生產模式有何不同,他們希望產地與品牌來源相符。只有13%的參與調查者了解美國家具全球采購的概念;有11%的參與調查者了解歐洲家具自行生產但原料全球采購。
有75%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不會購買“A貨”(高仿)家具,在購買時會認準原產地,如果是沖著進口的名頭而購買,那么就一定要買到原裝進口的家具。有14%的參與調查者表示,自己可能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忽悠了。僅有7%的參與調查者表示自己只是沖著樣子購買,不在乎產地在哪里,甚至會主動尋找“A貨”家具。
針對家居商品的原產地信息,47%的參與調查者認為,自己會主動關注,但是對于標出的信息會持懷疑態度。4%的參與調查者認為原產地信息無關緊要,不會關注,也不在意進口家具是否真的產自于國外。
54%的消費者不清楚要看海關報關單
對于進口家具到底是不是進口貨,消費者應該掌握一定的鑒別技巧。有54%的參與調查者表示,不清楚在購買進口家具時需要核實海關報關單,而在如何看懂報關單的問題上也不具備相關的專業知識;12%的參與調查者表示,對于報關單說明進口家具身份的能力仍存在質疑。
由此可見,對于如何驗證進口家具品牌是否來自國外、商品是否真正進口等問題,消費者明顯處于弱勢地位。特別是剛接觸進口家具的消費者,更有不著邊際的不安全感。家居品牌應向消費者提供更多真實、可靠的信息,綜合性家居賣場也應給予有的放矢的指導,這對于幫助消費者進行正確選擇,可以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