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今天的條件下,就得重新設計,以提高生產效率及對手工技術的要求。
英國的這個結構設計有以下的缺點:
1.組裝慢;
2.前框需人工刨平(需時35分鐘);
3.側板前后用實木封邊,由于實木與中纖板的漲縮不一樣,因此容易將覆于其上的單板(veneer)撕裂。
由于實木與MDF的脹縮不一樣,因此久而久之,容易將覆于其上的單板撕裂。
改良
右邊是柜子的前框,有一道工藝縫,整個側板為中纖板MDF貼單板,不發生單板撕裂的問題。我將其結構設計加以改良,如下圖:
將前框改為一整片,以便整體砂光(用寬帶砂光機),不用手工刨光,同時組裝時將所有框內橫稱都一起上組裝臺壓上。
舊結構設計花35分鐘,改良后組裝時間只要17分鐘就行了。
同時前框與側板直接以圓棒榫接上,留一工藝縫,側板沒有后顧之憂。
小結:
盡管結構設計一直追求精確和理性,從而建立起理想化的數學模型,但現實的真實結構設計,很少能計算出來的。
盡管一個所謂的理想的結構設計,內力與外力都平衡了,但還是有可能會發生變形,因為我們認為各部分所受的外力,也都是假設的。
因此,結構設計除了數學理想化的模型之外,還得靠判斷力與經驗,以及大量的實驗。
當然,這些實驗是非常耗時耗錢的,許多大學及研究機構都不一定愿意做,更何況個別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