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醛超標已成家具行業“老大難”問題。廣州市質監局最新檢測顯示,近半數家具檢測不合格,其中甲醛超標占三成以上,“甲醛超標”問題為何屢禁不止?
三成家具甲醛超標
記者4月13日從廣州市質監局最新發布的檢測報告發現,廣州市場上家具質量問題依舊不容樂觀。
該局發布的一則《2010年第四季度產品質量監督抽查情況》顯示:2010年第四季度,廣州市質監局重點對家用電器、家具等29種產品(不包括食品)進行了質量監督抽查,在抽查的43批次產品中,經檢驗實物質量合格率僅為55.8%,其中有6批次(占不合格總數25%)板式家具甲醛釋放量超標。
據記者測算,在被檢測不合格的產品中,甲醛超標占到30%以上。廣州市質監局分析稱,出現甲醛超標的主要原因是有關廠家為降低成本而使用了不合格人造板和劣質膠粘劑。
而國家家具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廖主任則表示,一直以來,我國的家具產品很少采用實木,多數板式家具采用纖維板或者刨花板的粘合,如此一來,在貼面和封邊的時候都要采用膠粘劑,而膠粘劑就是產生甲醛的根源。
檢測標準有待修正
中投顧問輕工業研究員熊曉坤認為,與美國相關標準相比,中國對于家具甲醛釋放量的檢測標準相對寬松。
目前,對家具甲醛釋放量檢測最為嚴格的當屬美國。2009年,美國出臺了“CARB法規”,在這一法規當中,對含甲醛產品的生產、銷售等各個環節均作出了詳細的規范,針對家具產品的檢測滲透到了家具產品生產、流通的沒一個環節,而不僅僅對家具成品進行例行抽檢。
廖主任表示,我國對于家具甲醛含量檢測目前還是沿用2001年出臺的GBGB18584-200標準,在這一標準中,對于甲醛釋放連的規定是不超過1.5mg/L。此外,在檢測方法上,中國與美國也存在很大差別。
廖主任透露,目前國內對家具產品的檢測沿用的是“干燥器法”,美國則采用“環境試驗倉法”。
兩種方法的區別在于,環境試驗倉法是在不破壞家具產品整體的情況下,把家具放在環境倉里收集氣體,在檢測過程中并不破壞家具的結構,而這一檢測方法的最大優點在于檢測過程是模擬家具的使用環境,與現實情況較為吻合。
中國目前采用的“干燥器法”是把家具切割成小塊來進行檢測,是一種破壞性的測試,這種測試方法不僅僅會產生相當的費用,還與家具使用的現實情況存在差別。。
熊曉坤也認為,中國目前采用的標準以及檢測方法與美國相比存在較大差距,此外,以中國家具產業的發展情況來看,目前還無法做到像美國那樣對家具生產、流通的沒一個環節都進行逐一檢測。
這一情況或許在不久之后得到改善,廖主任透露,此前,國家標準委就已經下達了家具檢測標準修改的意見,修訂工作正在開展。他還表示,業內比較傾向于采用類似美國的檢測標準。
為何屢禁不止?
“甲醛超標”幾乎已經成為中國家具行業的“痼疾”,屢屢被提及,卻依然未得到改觀。在業內人士看來,家具產品含甲醛幾乎是無法杜絕的。廖主任表達了類似的觀點:在他看來,除了國家對于家具甲醛含量的檢測標準有待改善意外,一些企業在工藝控制和膠水選擇上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而熊曉坤則認為,甲醛超標在行業內屢禁不止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我國家具市場大多被小型企業占領,而小型企業在原材料及成品檢驗等產品標準上控制能力較弱,有關廠商使用質量不合格的人造板和劣質膠黏劑,以降低其企業成本,另外,我國相關部門檢測過程中存在一定漏洞,這也是造成企業鋌而走險采用不合格原料的原因之一。
甲醛超標難道無解?
緩解這一問題恐怕不是哪一方的責任。對此,熊曉坤表示,我國質監部門應當對產品追根溯源,對產品從生產、流通、銷售各個環節進行嚴格把關,對于每一批次的產品進行逐一檢測,確保甲醛超標產品無法進入市場流通;家具企業也應當嚴于律己,所采購的家具原料應當符合國家標準,與此同時,企業應加強對所采購的原料的再檢測,避免使用不合格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