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時代進程,信息化的不斷發展,人們發現所謂的“紅木標準”已經無法迎合現代的需求。中國林業科學院木材工業研究所副研究員,中國紅木標準第一起草人也如是說。他認為隨著科學性和實踐性的發展,應逐步淡化紅木家具,推廣采用了傳統制作工藝和設計的硬木家具。一場關于紅木標準的改寫正在拉開帷幕。
關于紅木標準制定的不足
關于紅木標準的制定本來就是一個人為的作業,違背了紅木是個變量而非常量的常識。福建“連天紅”家具公司總工程師張耀真表示在硬木基礎上,只要符合“密度高硬度大”和“含脂量高”這兩個標準其實都可以稱為廣義上的“紅木”。某教授指出,“在國際上還有不少樹種同樣適宜制作傳統家具,材質上也很不錯,甚至完全可以超過33種紅 木原料之外的某一些樹種。雖然用它們做成的家具不能叫做紅木家具,但完全可以叫做明式或者清式古典家具,同樣具備文化意蘊。”
關于紅木新標準“包漿”
不久前,某工程師提出繼硬木標準、紅心標準之外,紅木還必須具備的“包漿標準”。“紅木包漿”指紅木在呼吸過程中,本身的油脂外泄,在空氣中氧化相融合而形成的天然保護膜,其具有光澤溫潤自然、保護紅木自身的特點。鑒于長期以來,我國只有硬木家具標準,沒有明確的紅木家具標準。“包漿標準”的提出,可以視為紅木家具行業區別于其他家具行業的“核心標準”,與其他種類的木材無法形成“包漿”相比,這一標準通過普及推廣,完全可能成為最終鑒別紅木家具的主要依據。
針對紅木消費者屢被欺騙、被誤導的現象,紅木界資深專家提醒消費者:“在紅木家具選購時候,不應購買上漆家具,而選購能夠形成‘包漿’的家具:紅木本身是高檔木材,具有色澤溫和、紋理優美、耐磨等特點;對紅木進行上漆,就如同在金戒指表層渡銀一樣,多此一舉;上漆家具是為了掩蓋自身的不足,如木材烘干不到而位導致家具開裂變形、摻雜摻假、用鐵釘替代榫卯結構等;按照新增的紅木‘包漿標準’,上漆家具無法稱為紅木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