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消費者協會的一項木門比較試驗,讓龍甲、春天、益圓等鼎鼎大名的木門品牌登上了質量不合格的“黑榜”。木門協會的說法是,這些木門并非不合格,只是由于適用的標準滯后了,木門行業普遍使用的是2006年由國家發改委頒布的行業標準;中消協卻認為,2000年由建設部頒發的行業標準并沒作廢,也可以作為檢測依據,根據這個標準衡量出一些指標不達標,也不能認為是合格產品。于是有的企業叫屈:我們一年花費兩萬多元主動送檢,就是為了保證產品質量,哪里知道兩個標準檢測出來的結果會不一致。由于國家標準“難產”,多項行業標準并行,并相互“打架”,使木門企業陷入如何選擇標準的尷尬境地。
困惑:“合格”產品被檢出“不合格”
“我們的產品都是國家權威機構檢測合格的,都有合格的檢驗報告,怎么會不合格呢?”當中國消費者協會一項關于木門的比較試驗結果被媒體報道,并列舉出龍甲、春天、益圓等品牌在“浸漬剝離”等指標上不達標,被認為是“不合格”產品時,登上質量“黑榜”的相關企業紛紛表示驚訝與困惑。
時間推移到一個月前。2010年12月10日,中國消費者協會對外發布21家企業生產的木質門比較試驗結果,大多數企業在涉及人身和財產安全的甲醛、沙袋撞擊等項目上整體很好,但在表面膠合強度、浸漬剝離和含水率3項指標上品牌間有所差別,尤其是在“浸漬剝離”這一指標上,龍甲、春天、益圓等5個品牌超過標準值兩倍以上。隨著媒體競相報道,這幾個“涉案”品牌遭遇了空前的質量危機。
中國消費者協會這一看起來不過是例行公事般的比較試驗,在木門行業里掀起了軒然大波,一個重要的因素是這些被“比較”出存在指標不合格問題的品牌都比較有名。從檢測程序來看,完全是公正、公平的:產品從北京市場上購買,委托的檢測單位是具有權威性的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采用的標準是目前國家強制性標準《GB 18580-2001室內裝飾裝修材料、人造板及其制品中甲醛釋放限量》及行業推薦性標準《JG/T 122-2000建筑木門、木窗》,前者檢測樣品的甲醛釋放量,后者檢測樣品的含水率、浸漬剝離、表面膠合強度和沙袋撞擊等指標。
“要進入品牌家具賣場銷售,沒有國家權威機構出具的合格證書,是根本不可能的。”一位木門生產商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發現,目前木門企業提供給賣場的檢測證書主要由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出具。同樣是國家級的質檢機構,難道國家人造板與木竹制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與國家建筑材料測試中心會得出截然不同的結論?從企業的角度來看,面對一個檢測合格另一個檢測不合格的結果,不僅是驚訝與困惑,還有委屈:我們沒有少花檢測費,我們怎么知道哪個檢測中心出具的報告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