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銷收效甚微,今不如昔
今年市場形勢異常嚴峻,很多企業早早地制定了各種促銷方案以應對目前市場的冷淡。“五一”期間,市場上各種促銷活動層出不窮。但自“3·15”掀起的今年第一波促銷熱潮開始,到目前為止,真正能夠收到促銷效益的活動屈指可數,多數促銷活動收效甚微,與往年相比有著天壤之別,很多商家不禁感嘆“今年春來晚”。
“晚春”已成事實,為了挽回“晚春”的損失,各商家更是絞盡腦汁在促銷上去做功課。過去形容促銷是“你方唱罷我登場”,此起彼伏。時至今日,全部商家齊上陣,有大合唱之態勢。無論你走進哪一家賣場,不管那里的人氣是否高漲,促銷標語和促銷禮品都是最醒目的,很多賣場的促銷期從“3·15”一直持續到了“五一”,把促銷當作常銷來對待。當促銷成為一種常態后,促銷也失去了最初的意義。促銷宛如一劑慢性毒藥,在侵蝕著消費者剛剛建立起來的還顯脆弱的消費認知,消磨著商家應有的利潤、耐心和信心,甚至破壞著正日漸成熟的市場秩序。
促銷沒有錯,泛濫促銷則是洪水猛獸。置身促銷的洪流中,商家只有理性應對,做到既實現促銷目的,又平衡好品牌、企業、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多方利益,這才是成功促銷的關鍵,也是商家走出當下銷售困境的出路所在。
揪出泛濫促銷的幕后推手
2012年國內外經濟形勢嚴峻,實體經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擊。人工成本大幅上揚,企業擴廠后的產能需要消化,面對多重壓力,企業必須向市場要效益。為了使生產飽和,維持工人正常開工需求和企業的正常運轉,有的櫥柜企業甘愿犧牲掉一部分利潤,去追求規模效應。達到這個目的的最好方式莫如促銷,于是他們紛紛加入了這一撥促銷大軍。市面上的直營店越來越多就是最好的證明,在今年的促銷浪潮中,品牌企業充當了最直接的幕后推手。
賣場是促銷泛濫的又一幕后推手。大形勢的變化使得賣場間的競爭更為激烈,有的賣場甚至亮出了“廠價直銷”的底牌進行促銷,強迫駐場商家予以配合。這一舉措雖然短期內提高了商場的整體銷量,凝聚了人氣,但在實際購買中卻出現了暫時無貨、延期交貨等“商家惜售”的現象,引發了消費者的不滿。有的商家為了應付商場的促銷活動,甚至拿出了積壓多年的庫存,以低價格拋售,促銷活動變成了“揮淚”大甩賣,與商場和品牌的檔次不相匹配,影響了消費者對商場和品牌的認知。
經銷商“被實施”,苦衷誰解
當越來越多的企業自營店開始充斥市場時,經銷商的處境變得越發艱難。促銷泛濫吞噬了本屬于經銷商的那部分利潤,經銷商的生存已是雪上加霜,這也是很多企業促銷方案遭到經銷商抵制,得不到貫徹的原因之一。
012年,很多經銷商掙扎在生死邊緣。有的品牌經銷商與企業在價格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為了提高銷量,他們擅自搞促銷活動,接了單之后,繞開所代理的工廠,直接找另外的工廠加工,賺取“高額差價”,這就是所謂的“飛單”。如此一來,消費者的權益得不到保障,品牌的精髓得不到傳承,廠家利益受到了損害,就連苦心經營起來的傳統營銷渠道也受到了挑戰。
越是在艱難的時刻,企業在制定促銷方案時越要切記,一定要以經銷商的利益為出發點,而非以“我”的利益為出發點。經銷商就像是沖在最前面的勇士,面對企業直營、賣場擠壓、同業競爭等,有著極大的苦衷。企業就如同經銷商的大后方,要隨時提供全方位的配合,如強勢的產品,具有競爭力的價格,行之有效的促銷手段,用這些來幫助經銷商打下一方自己的陣地。“同業、同盟、同天下”“攜手共贏”等不應只淪為形容經銷商與廠家關系的口號,而是要落到實處。經銷商的未來就是企業的未來,讓利給經銷商,讓經銷商活下來,就是企業在善待自己的未來。
促銷泛濫,誰是贏家?
大家都在促銷,在拼價格,受益的肯定就是消費者嗎?其實不然。首先,促銷泛濫擾亂了消費者的視線,影響了消費者的判斷力。有的企業為促銷大玩數字游戲,由此也引發了不少商業糾紛。其次,商家既要迎合商場活動提高銷量,又要確保有該得的利潤,難免會存在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售后服務打折等不良現象,這些都導致消費者的利益直接受損。再次,在五花八門的促銷下,消費者即使實現了最終的購買,但因購買所產生的滿足感也會大打折扣。
促銷泛濫苦了經銷商自不必說,那么企業是真正的贏家嗎?從2012年開春至今的市場反饋來看,商家的促銷效果并不顯著,過去是“一促就銷”,現在則是“促也不銷”,究其根源,一是市場大環境使然,二是市場促銷泛濫,老的促銷套路已不適用。更可怕的是長期“促而不銷”會使企業失去耐性,從而做出錯誤的戰略決策。“五一”期間沈陽紅星美凱龍促銷,很多廠家的營銷總監全天駐留紅星,不是助陣自家店面而是觀察各家的促銷方式和成交情況,目的無非是想“知已知彼”,獲得真實的第一手市場資料,他們的市場壓力可見一斑。過度促銷,無論對消費者、商家還是廠家來說,都沒有達到他們想要的目的,所以,他們當中,無一是贏家。
促銷不可少,適度最重要
在一個充滿競爭的市場中,促銷是必須的,但是決不能為了促銷而促銷,或者是把促銷當成是一種盲目的跟風。促銷要講究創新,切實、適度是最終的衡量標準。
消費者見慣了折扣、禮品等方式的促銷,所以普通的促銷對消費者來說已經起不了什么作用。促銷折扣太大,商家只賺吆喝不賺錢,還要白搭服務;折扣太低,消費者又不買賬,一走一過,甚至都不會到店里逗留。所以真正的促銷不是單純地打折送大禮那么簡單,而應該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好好策劃,嚴格執行才會取得良好效果。
做一次促銷很不簡單,在促銷產品的選擇上需要慎之又慎,再有平日客戶資源的累積,前期的廣告鋪墊,現場活動氣氛的渲染,參與促銷的人員培訓等諸多環節缺一不可。沒有做足功課的促銷不要做,沒有實效的促銷不要做,周期長的促銷也不要做,要掌握好促銷的頻率。一旦出現“促而不銷”的情況,那無疑是一件非常尷尬的事,對品牌來說甚至是一種傷害。所以企業在進行促銷前一定要三思。促銷是必須的,但適度促銷才是業績提升的助推器。
2012年,建材市場供需關系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如何通過促銷手段去爭取有限的市場份額,各廠商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由此造成的促銷泛濫、促而不銷也持續了一段時間。進入6月之后,傳統的建材淡季即將來臨。旺季不旺,淡季能否不淡呢?這似乎成了業界人士的美好期待。可以預見,旺季促銷浪潮還將在淡季繼續泛濫下去,是美酒還是毒藥?商家仍需慢慢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