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采訪中,有業內人士直言不諱地指出,山西家具企業創新精神的缺失,不僅僅是指家具產品研發上的抄襲、仿制、嫁接等技術性的跟風,也不單指跟著市場跑、不研究消費市場變化的惰性思維,而是指抱著守的態度,不思進取,不注重品牌的經營與建設。
經過多年的發展,山西雖然也涌現出一批在業內有影響力的品牌,但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始終沒有大的突破。《中國家具報道》記者陳健怡浸染家具行業數年,每年都有機會到山西采訪,但在他的概念里,山西家具企業能真正稱得上品牌的不過一兩家。
王軍說,囿于本土環境,山西的家具企業如果不走出去,根本無法在第一時間內發現這個行業正在經歷著怎樣的變革。活躍在一線城市的品牌家具已經在積極探索銷售新模式,
比如改變家具企業單一的傳統線下渠道模式,進入雙線 (線上、線下結合)的營銷渠道時代;或者打造家具物流服務體系。比如一些品牌家具,以前一直是在做二三線市場,產品主要針對城市的中等收入家庭。企業要想通過傳統的平臺將產品和服務輸入到一線城市,可能要耗廢較大的成本,于是企業考慮借助電商平臺,反而易于操作。“這些企業的創新意識就體現在開辟新的渠道和合作途徑,通過新的模式將品牌推廣到更大的市場中去”。
山西家具企業群體還有一個明顯的特征就是:各自為戰,沒有形成合力抱團謀業。“一團散沙的局面,一是因為沒有行業協會的引領,二是企業之間沒有達成共贏的共識”。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如是說。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通過行業協會的穿針引線,為企業搭建平臺的例子并不少。2011年,四川成都家具協會就發揮出強大的號召能力和匯聚能力,對當地的代表性家具企業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后,該地區的家具企業代表就曾來到山西,與山西當地的家居流通企業合作,由生產廠家、家居賣場、經營商三方聯手,推廣四川當地品牌。
自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我國家具工業園區建設風起云涌。在家具制造業相對發達的深圳、廣州、順德、中山、上海等生產基地,當地家具協會發揮引領作用,數十家企業摒棄小利,凝聚在一起,以集群優勢爭奪國內外市場。
興建“家具工業園區”一直是山西家具業的心聲。太原市幾個家具工業生產基地成立時間不長,規模不大,入園企業少。有關專家認為,產業集群是以專業化分工協作的生產方式,使產業高度集中在同一區域,可以大大降低技術開發、信息傳遞、生產和交易、運輸等成本,并促進設計、技術、生產工藝的改進,從而獲得強勁的區域競爭力。
“其實在2010年就有企業計劃興建家具產業園,地點都選好了。但不知為什么,這個項目遲遲沒有啟動”。根據業內人士提供的資料,記者嘗試聯系這個項目的主要發起企業之一,但對方負責人在電話中表示“不清楚”。
現在起步為時不晚
這幾天,曹運建正在忙著開專賣店的事情。這是公司首次開設針對零售市場的門店。
從昔日的小作坊發展成為現在全省規模最大的家居生產企業之一,20多年的發展,曹運建的企業由收購、修理,進而發展為生產制作、集古典家居文化研究與營銷為一體的傳統家居文化企業,他也從一個民間的晉派明式家具傳統技藝的研究人和繼承人,轉身為襄汾縣晉派明式古典家具生產工藝研究所的負責人、山西省唐人居古典家具文化有限公司的經理。
曹運建認為,一個民間的傳統產品在商業化的大市場中占得一席之地,得益于正確的市場定位、在傳承中創新,不求短期利潤以及循序漸進的品牌建設。
為了充分挖掘晉派家具的技藝,曹運建堅持征集和收購晉派明式家具的原作標本用于研發。而且也在繼承、保護的同時,不斷演變、加入科技的元素,形成自己的產品風格與市場定位,做工精細,技術日趨完善精美。在生意最火的時候,訂單多得做不過來,曹運建從不貪多,做完一筆接一筆。他認為,保數量更要求質量,訂單多經濟效益當然好,但如果稍有差池,就會砸了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牌子。所以,他和廠子里的設計人員、老師傅們研究了很長時間,進行反復地試驗,在不破壞制作工藝和風格的基礎上,用機器代替部分手工制作環節,使產量陡然增高。
現在產量提高,規模擴大,曹運建不僅可以毫無顧慮地多接訂單,還可以生產民用家具開店零售。“晉作家具”的代表錦言齋,也是山西家具行業新近崛起的一個品牌。在創新方面,錦言齋的紅木家具很好地傳承了型制、工藝、文化的歷史使命,卻也巧妙地融入了現代家居的元素,滿足不同的市場需求。比如大衣柜,外面看上去無論材質、雕刻都是仿古的味道,但打開衣柜之后,里面完全符合現代對功能化、實用化的要求,多層歸納,還設有領帶夾等。書房的書桌也考慮到現代化辦公的便利性,為各種電源線的走道軌跡預留了隱秘的空間,卻又在外觀上保持了傳統古典家具的完整性。
對此,國內著名品牌家具華日家居實業集團董事長周旭恩認為,企業在發展的軌跡中,必須做到不丟原創,不丟創新,不丟文化,不丟誠信。“硬件條件對企業來說,是可以解決的。比如工藝落后、款式簡單,可以讓設備升級換代,或者讓研發人員出去學習,或者組建一個研發的團隊,所以硬件不會給企業帶來太大的影響。與之相比,企業的發展思維和創新思維最為關鍵”。
為此,周旭恩為本土家具企業支招:市場的初期競爭是產品的競爭,而隨著市場的成熟,競爭將上升到品牌的競爭,以及綜合能力的競爭。所以企業不能急速擴張,而要穩扎穩打,通過經營理念創新、技術創新、管理創新,強化隊伍建設,逐步向規模化經營的方向發展。與此同時,一批運營成本高,產品質量低、因循守舊的企業將被市場所淘汰。
第四次到太原的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劉金良表示,山西的家具企業雖然品牌不多,正處于一個發展的階段,但卻身處一個成熟的市場之中。流通業的成熟,大量的國內外品牌家具流入太原是正常的發展趨勢,對本土企業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將近千個品牌劃成不同的梯隊,找找自己的位置,看到差距,也就找到了學習的方向。他認為,家具行業不只是“朝陽產業”,更是“常青行業”。“城鎮化的進程和人口的自然增長,有了許多剛性需求。僅每年1000萬對的新婚人群,平均每對消費1萬元的家具產品,就是一個巨大的市場蛋糕”,所以山西的家具企業現在抓住機遇奮力趕超,一點兒都不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