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木不像軟木那么耐腐
中國古代家具用材文化高峰在明末形成,明末資本主義萌芽,朝廷奢靡,百姓富足,導致中國人非常注重材質。
不僅僅是木材,凡跟生活相關的東西都做到極致。比如著裝,就是帶著很多繡工的絲綢,很奢華。比如紫砂,明代早中期就開始有,但到晚期變得非常時髦,像時大彬的紫砂。像螺鈿,雖然唐代就有大量鑲嵌,但真正普及到民間,還是江千里的螺鈿。張鳴岐的手爐也是晚明時期的,這時的銅質都冶煉得非常精粹。
所謂硬木,按科學表述是比重大于1,入水即沉的木頭。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晚明之前存在硬木家具。它和明晚的工具革命有很大關系,平木工具刨子的出現,使中國人開始使用硬木——就是紫檀、黃花梨這樣的木頭開始做家具。
全世界到目前為止使用硬木做家具的,只有中華民族。中國人對設計的考慮是低層次的,對材質的考慮是高層次的,材質第一。就像我們不愿意在黃金里摻其他金屬,要24K純金,如果18K就覺得不大好,這是一個最樸素的觀念。
硬木在古代很少應用,蓋房子不合適,硬木收縮特別厲害,造房子特別容易收縮,只能做家具。只有海南人用硬木蓋房,海南本身很潮,木頭抽脹不厲害。總體上講,我們在山區、內地看不到用這種硬木蓋房子。
我們會錯以為越硬的木頭越耐腐,其實不是,硬木不像軟木那樣耐腐,很多黃花梨桌椅的腿,靠墻的爛得一點都沒有了。 沒證據證明古家具用的是海南黃花梨
今天市場上說的海南黃花梨,沒有證據證明古代家具使用的是它。海南氣候相比陸地要嚴酷,島上的黃花梨生長相對緩慢,紋理會比較花。越南黃花梨紋理就比較干凈。而我們看到的古代黃花梨家具,都沒有很花的紋理。
歷史上用海南黃花梨有兩個問題很難解決:一是它運出瓊州海峽很難。古代沒有人用船運木頭,都用放木筏的方式順水而下,黃花梨是硬木,遇水即沉。第二,海南這種地方非常容易遭遇臺風,凡能長大的樹都是容易折的樹。西沙群島上的樹全是麻風桐,不管長多粗,一刮風上面全折了,風一過再重新長。如果不折,就得連根拔了。所以像黃花梨這種硬木,折不掉的,就長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