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競爭白熱化,產品同質化嚴重,要想脫穎而出企業就必須有精準的角色定位。雖然始終如一的定位能夠保證企業資源的延續性,但如果不能適應巨變的新時期,再定位也就必須提上日程。重新定位,應對競爭;重新定位,應對變化;重新定位,應對危機。這是為什么“定位之父”特勞特要寫《重新定位》的重要原因。
在特勞特看來,定位思想下企業的“差異化”、“與眾不同”、“成為第一”已遠遠不能應對來自新時期的挑戰——然而,這不是說定位理論已經壽終正寢、該退出歷史舞臺了,而是說,定位也得與時俱進,升級換代,不同的時期不同的行業大環境,企業的角色定位也必須與時俱進。正面交鋒不行,那就來反向思維,正如家具行業中有城市包圍農村,也有農村包圍城市,企業角色定位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有合適與否。
近兩年,中國的家具企業競爭優勢的來源已有了根本性的改變,最初的家具企業定位是以“成本+質量”的特征來獲得產品的競爭優勢,使得企業擁有了部分區域市場;在此基礎上,領先的家具企業開始角色再定位,以“供應商+渠道”的模式來獲得價值鏈的競爭優勢,使得部分家具企業擁有了自己的品牌以及融合資本的能力。家具行業發展到今天,進入了一個全新的巨變時代,家具企業的角色又迎來了新一輪的定位,有不少有實力的家具企業開始借助于企業價值鏈的發展,其特征在于“產業價值+技術增值”,例如一些企業開始構建泛家居商業平臺,而這種案例在四川、廣東等地開始嶄露頭角。
在最初的“成本+質量”帶來競爭優勢的階段,規模成為家具企業的核心關鍵;在“供應商+渠道”獲得競爭優勢的階段,服務成為企業核心的關鍵,這也是目前行業正在經歷的一個階段。而新時期家具企業的角色定位,會一步步往“產業價值+技術增值”帶來競爭優勢的階段靠攏,什么是這個階段企業核心的關鍵?智能化?功能性?大平臺?這就要求家具企業必須把握準企業再定位的角色。新時期下的家具企業,如果不能夠具有第三個階段的優勢,也就無法讓企業在未來獲得持續的成長。
當然,再定位,不能想當然地盲目進行。李寧的再定位,從目前來看無疑是一個反面教材,2010年6月李寧開始打出了“90后李寧”的口號,品牌LOGO較之前有所調整,店面風格和之前改變很大,并且產品價格較之前也有一定幅度的增長。而結果呢?數據顯示:2011年李寧公司的銷售收入為89.29億元,同比2010年94.79億元的銷售收入下降了5.8%,凈利潤下降65.16%,達到3.86億元。企業角色再定位的不成功讓李寧現階段顯得尤其被動。
所以新時期家具企業角色的再定位,不能僅僅只關注發展,為了創新而創新,再定位推出時機更要合適,不能滯后也不能太超前,企業應該有一個平衡的觀點,去評價顧客鐘愛的地方是什么,然后對進行微調,直到想要的定位與產生結果的定位之間更加一致,再定位是揚棄而不是拋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