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這一周,牽著自己的寵物從容出入米蘭設計文化的永久性展館(La Triennale di Milano)、科技博物館(MuseoNazionaledellaScienza e dellaTecnologia Leonardo da Vinci)的,肯定是米蘭人;每年這一周,打開家門,發現對面樓的地下車庫變身為一個設計品展示空間、隔壁酒吧轉成小型畫廊的,應該是住在Tortona或者Brera附近的米蘭人;每年這一周,看到Via Durini等家居大牌云集的街道上人滿為患的景象,隨意的瞄上兩眼卻不愿往里擠的,多半是米蘭人……
當地時間4月9日,為期一周的米蘭家具展隆重開幕。似乎全世界所有與家居行業相關的人都在這幾天聚集于此,即使在歐洲經濟如此低迷的現在,米蘭五星級酒店的房費依然可以在這幾天里飆高到三四千歐元一晚,仍供不應求。
文章開頭提到的地方,都是除了主場館Rho Fiera之外相當值得一去的設計品、新品、新概念展示區,雖然那些分散的區域讓你累到跑斷腿以為自己見到一切,但主場館的規模仍然讓人嘆為觀止。
如此龐大的人群中,設計師們是其中異常閃亮的一群,他們像好萊塢明星在電影節上一樣被大家追蹤和報道。Marcel Wanders、Tom Dixon、Philippe Starck、Arik Levy、Nendo、Luca Nichetto、Maarten Baas……平日里出現在某地便被爭相報道的“風云人物”們,在這里,記者們都有心無力,沒有辦法安排時間一一采訪。
中國設計師的逐漸成熟也在這一屆又一屆的米蘭展中不斷體現出來。從最初零星出現的學生作品,到如今主題明確、風格獨特的展覽,比如由“品物流形”策展的“融”主題展覽,將傳統的工藝進行解構融入到現代設計中,一系列的作品即使在高手林立的La Triennale di Milano展館中也毫不遜色,而讓這一切變得更美好另一個原因便是——發生地是米蘭。
在前往米蘭的路上,你可能和設計師深則直人同一班飛機;在米蘭的街道上,你可能與時尚界的超級明星Karl Lagerfeld只相隔一道玻璃;在米蘭的夜晚,雖然筋疲力盡,你還是會被滿街散發的能量吸引,沖去酒吧與全世界的設計師、創意人共飲。如果展覽的尾聲你還有興致,可以租車前往Kartell、Poltrona Frau等大品牌的自家博物館。在天氣好的日子里,登上Duomo(大教堂)的屋頂,據說能看到瑞士的雪山……
想起那天在米蘭理工大學看裝置展覽,媒體的資料包里竟裝有一瓶香檳,沒等反應過來,身旁一群意大利媒體已然開瓶喝了起來,幾口下肚立即情緒高漲齊聲高歌。這歌聲傳達出一種難以名狀的自豪感,讓人不禁感慨,在許多城市與區域仍然把設計品當作奢侈品的今天,對于米蘭人、意大利人來說,設計不過是一種生活的態度,融入了他們生活的一切細節,隨時隨地都是用來享受的。
當然,米蘭展上并不是聽不到抱怨,被各種奇思巧技慣出來的“重口味們”總在發著“展覽一年不如一年”的牢騷。但是,米蘭終究還是米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