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消費水平提高和對質量品牌的追求,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愿意花更多的錢買更“高洋上”的國外品牌產品。這一趨勢也讓不少的“土豪”化身其中,從奶粉到家具,從服裝到化妝品,洋氣的名字背后不一定就有洋血統?;頌檫M口品牌,身價就陡然不同,這是很多行業中都存在的現象。
12月5日下午,落日的余暉斜斜地照在長安街南側的友誼商店門前,泛出金黃色的光芒。北京已經有點冬天的寒意,只是比天氣還冷的,是商店一樓的達芬奇家具賣場。
2010年9月,達芬奇家居進駐本已門可羅雀的北京友誼商店,給這個已有46年歷史暮氣沉沉的老商店帶來一絲新鮮的空氣。然而2011年,隨著達芬奇家居被媒體質疑涉嫌造假以后,這里再次恢復沉寂。將于2014年合同到期的這家達芬奇家居旗艦店,是否會就此淡出公眾視線,似乎成為達芬奇留給世人的一個巨大懸疑。
“家具業是個典型的大行業、小產業,人人幾乎都需要,但沒有哪家企業能夠做大。至今業內也沒有做到100億銷售額的企業。”北京歐易家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葉大勇表示。
正是由于家具行業品種繁多、個性化需求大,往往品牌并不受消費者重視。個別企業利用這一可趁之機,將自己包裝成知名外國品牌,一段時間內的確迷惑了消費者,擾亂了市場秩序。
和達芬奇類似的故事仍在上演,監管卻依然缺位,消費者除了擦亮眼睛,還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
慕思與法國的故事
這是一個曾經的假洋品牌洗白的故事。
2013年7月左右,一則帖子開始在各大網站流傳,內容是關于一個知名床墊品牌:慕思。帖子內容直指慕思床墊六大“騙局”,其中最主要的是稱慕思床墊常年宣稱來自法國,實際為東莞本土企業;其廣告中百年傳承的法國睡眠專家的形象其實是深圳某大學教書的外教等等。
慕思床墊在“2013第四屆中國十大品牌軟床評價推介活動”中,被評為中國第一大軟床領軍品牌,且在這一活動中已是多次蟬聯冠軍。這樣一個明星品牌是否真的如網帖所言,存在虛假宣傳、以次充好、價格欺詐等問題?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試圖聯系慕思寢室用品有限公司,希望就帖子內容進行求證,但均被告知相關負責人不在單位,無法進行轉接。
公開資料顯示,慕思床墊成立于2004年,旗下眾多品牌“源自歐洲設計理念”,并未提到“創建于法國1868年”等內容。然而在一些稍早期的宣傳網頁上,還是能夠發現慕思床墊宣稱“來自法國”等。
慕思寢室用品公司首席文化執行官邱浩洋曾對上述爆料內容進行過解釋,稱早在2009年,慕思就已經注意到有相關內容出現,并已報案。在邱浩洋的解釋中,慕思從來就不宣稱自己是法國企業,只是在香港和法國都注冊了公司,方便在法國購買先進技術和原料;所涉及的煙斗老人形象的確為模特,但公司首席設計師的確是法國人。
對于價格虛高問題,邱浩洋的解釋是:“利潤空間高達10倍都是歪曲事實的說法,我們的原材料、設計成本本身就高,所以不可能存在那么大的彈性空間和折扣。”
然而,慕思公司并未能解釋清楚為何在較早時期的公開宣傳中,出現“法國1868”等內容,一份內部廣告策略報告卻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慕思公司起步于2004年的廣東東莞,最初的時候是靠其他企業代工生產床墊。業內普遍認為,慕思公司老板王炳坤開啟了中國床墊的賣相時代,即從一開始,其床墊面料就用最高檔的針織布。在慕思開發3D床墊時,王炳坤又獨具匠心地將價格較高的3D布料用于床墊的填充物,且用的是最好的3D布料。“3D床墊”的概念一經推出,便立刻受到市場追捧,慕思從此一炮而紅。
不過,真正讓慕思走進消費者心里的并不單單是其產品的品質,更重要的是慕思從創立之初就一以貫之的品牌宣傳。王炳坤了解到床墊領域消費者的品牌意識很差,于是開始了對慕思品牌的炒作之旅。
床墊產品競爭一向激烈,對外宣傳上主要靠兩招:科技和國際化。有一類企業專攻產品的技術含量宣傳,太空技術、世界專利、英國皇家醫學院技術等等不一而足;另一類企業專攻產品的國際化形象,動輒來自法國皇家、意大利潮流設計師等等。慕思就是后者的典型。
慕思公司的官網名稱為“de Rucci”,這個富有法國情調的詞最初被稱為是法國慕思的品牌名,是法國設計師de Rucci創立的。在廣告宣傳中,慕思不斷強調“法國皇家設計師”、“創始于1868年”等,營造其法國品牌的感覺。
然而,2009年時慕思遭遇第一輪質疑,公司迅速調整了宣傳策略,在保留原來品牌故事的基礎上,不再提源自1868,而是改為“來自1868的眷戀”,因為現代意義上床墊是在1920年前后才被發明的。另一個調整是不再提“皇家”概念,但仍然沿用法國、de Rucci設計師等內容。
這次宣傳策略調整聲勢浩大,網絡上幾乎所有與“1868”、“皇室”相關的內容在當時即被全面改寫或廢止。
2011年,“達芬奇事件”再次給慕思公司以極大的觸動,公司再次進行了宣傳調整。如今,除了品牌形象中還是用一個叼煙斗的外國老人之外,慕思公司在所有對外宣傳上已經不再有法國設計師的概念,de Rucci僅僅成為一個符號。邱浩洋也曾明確表示:“我們只是整合了比利時、意大利、丹麥等多個歐洲國家的技術。”
曾經的“假洋品牌”經過幾年的形象改變,儼然已經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床墊及寢室用具品牌,如果不是那個外國老人的形象,或許沒有人會聯想起4年之前這還是個“法國品牌”。
掛“洋”頭的好處
國內企業為何喜歡與洋品牌貼邊,從慕思的經營發展過程中可以發現端倪。
2013年,慕思旗下凱奇系列KB-93乳膠床墊標價為6880元,歌蒂婭系列DB-80乳膠床墊更是高達9980元。而同樣大小、其他品牌的乳膠床墊價格一般在兩三千塊錢左右。
化身為進口品牌,身價就陡然不同,這是很多行業中都存在的現象,家具行業尤盛。慕思的營銷策略被業界奉為經典,因為在此之前,中國床墊行業的廣告宣傳力度都不大,穗寶、喜臨門等老牌子主要憑借口碑在銷售,慕思開創了床墊行業的營銷時代。
慕思的營銷策略之一便是俗稱的“假洋鬼子”策略。據上述爆料內容稱,慕思邀請廣告形象中的抽煙斗老人只花了1萬元,卻為公司帶來的極其豐厚的收益。不得不承認,打洋品牌的“擦邊球”令慕思收益頗豐。
光有外國的品牌形象還不夠,慕思在產品質量上也大量宣傳,采用進口布料、進口乳膠、進口彈簧等等。
但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如今稍好一點的乳膠床墊品牌,用的基本上都是歐洲或東南亞進口的乳膠內芯,只有小品牌才用國產的合成乳膠。”彈簧的質量差異則更小,12月4日,加拿大對原產于中國的床墊彈簧做出反傾銷再調查裁決,國產彈簧在加拿大引起“傾銷”的爭議,可見其質量已經得到他國的認可。
由此可見,所謂進口原料、進口組件等并非特例,也并不意味著品質高人一頭。但由于大部分消費者存在認識誤區,誤以為凡是進口的材料就是好的,以慕思為代表的一批企業正是
抓住了消費者的這種心理,有針對性的進行宣傳。
另外,為滿足部分消費者追逐品味,或者崇尚現代科技的需求,慕思等企業在宣傳中,或強調“異域風格”,或強調“國外大師設計”,總之投其所好,令這部分消費者認為其產品能夠符合心理預期,甘心為其買單。
這些品牌觀念的植入都需要大量的廣告投入。從2009年慕思的廣告投放預算來看,慕思計劃在中央電視臺、鳳凰衛視等媒體上以做專題節目的形式進行宣傳,同時配合以報紙軟文、戶外廣告、雜志廣告等形式,總的預算費用在4000萬元到4800萬元之間。
慕思實際的投放金額不得而知,但2008年時,慕思床墊銷售額僅為3億元,2009年一舉突破7億。投入1元的宣傳費用,幾乎為慕思帶來10元的銷售額。由于2009年后慕思就未對外公布過銷售業績和廣告預算,因此無法得知其最新的情況。
不過客觀的說,慕思盡管營銷手段運用嫻熟,但產品質量和銷售策略方面的確受到了業內的廣泛認可,其專賣店模式甚至推動整個床墊行業的終端革新。
葉大勇表示:“國內品牌逐漸做大之后,也開始重視品牌美譽度和產品質量,投機取巧只是一些小企業的做法了,大企業還是會愛惜自己的羽毛的。”
“假洋鬼子”知多少
雖然慕思已經不再宣傳自己是法國品牌,而是回歸到國產高端品牌的行列,但業內冒充假洋品牌的企業仍然不少。
在眾多進口床墊的推介名單中,法國法貝瑞爾(Faberil)是最受歡迎的進口床墊之一。法貝瑞爾在宣傳中稱“專注床墊48年,為法國中上層人士熱捧”,并稱“在歐洲20多個國家暢銷,在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加工廠”,儼然一個國際品牌。
然而在Google法國站搜索該品牌名稱Faberil時,所有相關選項卻都是中文網頁內容,沒有一個法文的網站。法文網站里甚至沒有Faberil這樣一個完整詞匯作為關鍵詞被搜索出。Yahoo搜索也得出類似的結果。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又在兩個較全面的床墊品牌推介類網站goodbed.com和pricegrabber.com下搜索相關床墊品牌信息,這兩個網站幾乎囊括了歐美市場上主流床墊品牌的規格、價格等信息。但是很遺憾,兩個網站均未能找到Faberil牌床墊的任何信息。
法貝瑞爾據稱2010年進入中國,其在京東商城旗艦店中顯示的公司名稱為廈門娜維思特家居用品有限公司。記者撥打娜維思特的電話,客服人員告知:“娜維思特是法貝瑞爾在中國的總代理商。這個品牌在法國一直是線下品牌,因此沒有建立官方網站,我們也一直在催他們建設。法貝瑞爾床墊都是在國內生產的,只是用了法國公司的品牌和工藝。”
一個“有48年歷史”的品牌,不但在國外一無所知,而且沒有國外官方網站,只是在咨詢之后,才被告知是國內生產的“假洋品牌”,這種例子并不少見。
與法貝瑞爾相似的是,在上述進口床墊推介名單中,德國愛巢(sweet nest),意大利貝尼尼(bernini&CO)等品牌床墊也存在“無國外銷售記錄,無國外主頁”的情況,似乎這些“洋品牌”只針對中國進行銷售。
而且這些品牌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在網絡銷售方面都下了很大的力度,法貝瑞爾的銷售商廈門娜維思特就在大量招聘網絡銷售人員。
上述業內人士道出了其中的“深意”:“達芬奇事件”之后,各地對進口家具的監管加強了很多,純進口的家具必須提供原產地證明。如果進入居然之家、紅星美凱龍這樣的大賣場銷售,賣場方面會要求提供原產地證明、報關單據、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的商標注冊文件等一系列資料;而網絡銷售則是個監管盲區,工商、商檢都管不到,留下了很大的漏洞。
換言之,網上銷售并不查驗產品進口信息的真實性,這無疑讓部分假洋品牌鉆了空子。
2004年之后,中國家具協會對進口家具的商品標簽及價簽等都進行了嚴格的規范,要求注明原產國、進口商,以及是否原材料進口國內組裝等。各大賣場是行使監管職責的第一道屏障,一旦銷售虛假進口商品,賣場將承擔責任。因此上述人士建議:“買進口家具時最好先到實體店看一下,哪怕回來在網上購買,也好做到心中有數。”
假進口操作手法
假洋品牌的滋生泛濫,除了和個別企業的自身行為相關之外,政策引導的影響也不容小覷。
2006年之前,我國家具出口額遠高于進口額,為緩解這種貿易不平衡的壓力,海關總署將“實木家具、皮質家具、藤竹制家具和其他家具”的關稅由10%降為0。這一政策直接刺激了大量家具生產企業尋求包裝假洋品牌,進入中國后謀取暴利。
“假進口”的操作手法并不復雜,最直接的方式是先出口、后進口,即在國內生產好家具之后,出口到原產地國,拿到對方出具的原產地證明后再進口回來。這樣做雖然費時費力,但好在所有的手續都是正規合法的,即使被查也能保證萬無一失。
另一種方法則稍有風險。由國內企業在國外注冊成立一家公司,然后通過這家國外公司委托國內的廠家生產。國內企業生產出半成品后,不組裝,而是直接以“家具配件”或者“板材”的名義出口,到了國外后再進行組裝,并貼上國外的標牌。這樣,原產地就成了國外,盡管絕大部分工作是在國內完成的。這種操作在出口時可能面臨一些查驗的風險,但海關往往無法一一核對,造成監管漏洞。
還有一種風險更大的方法是之前達芬奇實施過的,即從國內采購家具后,出口到上海外高橋[-3.76% 資金 研報]保稅區,放幾天之后再運出保稅區,這樣操作視作進口。但需要海關部門一路綠燈才行,而且需要提供原產地證明。但這些單據都存在造假的可能性,海關也無法完全查驗。
當然,這些手法最終都能獲得正規的進口身份,而像慕思床墊等企業,并不經營進口家具,直接通過宣傳使消費者產生誤解的,也不在少數。
實際上,真正的進口家具價格是有比照標準的。葉大勇介紹:“我們代理的瑞士瑞福睡床墊,雖然價格較高,但如果去除關稅等稅費,國內的實際銷售價格與瑞士差不多。經銷商并沒多大的利潤。”
真正進口家具的價格一般是由進貨原價、經銷商利潤、運費組成,相對而言,其他費用構成進口家具的主要成本,這其中包括報關費、檢疫費、增值稅、保險費等等。正規的進口家具生意并非暴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