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行政學院決策咨詢部副主任王小廣最近在中歐同學畢業周年班慶的一次內部演講上分析了未來幾年中國的宏觀經濟形勢和房地產走勢。
王小廣認為,經濟下行調整還得持續三年,2015、2016年這兩年恐怕是經濟最艱難的兩年,未來的形勢很嚴峻,7%不是底,真的會跌破7%。目前經濟調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產。經濟調整到底會持續多長時間調多深要看房地產。
不過,王小廣并非認為中國經濟沒有希望,他指出最近總理說“深刻的結構變化”,就是指服務業的發展形勢較好,有巨大發展潛力。王小廣甚至認為,不久消費可能真的會替代投資,成為推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他這樣判斷的主要依據是,他發現統計局公布的就業、收入、消費這三組數據的增長趨勢是一致,沒有矛盾,所以,是比較可靠的宏觀信息。
到了2017年、2018年經濟可能有些起色,也不是指經濟增長會有明顯上升,是指增長速度在6%-7%之間穩定下來了,各種價格指數趨穩,像PPI有可能轉正,房價、房地產調整也趨緩,而同時,經濟結構在繼續優化,企業效益將轉好,日子比較好過。
對房地產的走勢,王小廣認為,去年的上漲和今年的調整都沒有政策的推動,中央政府沒有直接出臺刺激房地產的政策,說明這次調整是內生性的。未來幾年的時間要校正整個十年的房地產泡沫。2015年、2016年、2017年這三年會是房地產調整壓力最大的。
王小廣這么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是,新一屆政府出政策時就沒想過放松貨幣這個事,或者根本不愿意這么做,首先就把過去的老方法排除了。經濟學家黃益平(微博)講克強經濟學的三個特點是:不刺激、去杠桿、結構改革。王小廣認為,這個解讀是對的,不刺激是克強經濟學的典型特征。
對北京房價,他認為還有較大的向下調整空間。
最后,王小廣指出,現在每年仍新增加2-3萬億剩余流動性,過去大多流入房市,今年房市新增資金不到3000億,還有很多的錢要找出路。大部分資金在觀察,有一部分開始流入股市,這有可能造就一個大牛市。
以下為王小廣的演講實錄:
觀點摘要:
2015、2016年這兩年恐怕是經濟最艱難的兩年,未來的形勢很嚴峻,真的會跌破“7%”
目前經濟調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產。這到底會持續多長時間調多深要看房地產。
統計局公布的就業、收入、消費這三組數據的增長趨勢是一致,沒有矛盾,這是比較可靠的宏觀信息。
中國發展的希望在服務業上。最近總理說“深刻的結構變化”,就是指服務業的發展形勢較好,有巨大發展潛力。不久消費可能真的會替代投資,成為推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
目前大家最關心的就是“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趨勢,國家可能怎么定經濟發展的目標,現在發改委、國務院正在研究,明年增長目標、明年的 發展重點現在也在研究,都還沒有最終成形,我也參與了一些咨詢活動。現在我講講我的一些看法。
中國經濟還未見底 2017年會有起色
經濟已經連續第三年下行。三年來GDP增長率從8%往7%做下滑運動,下降1個點花了三年。回憶一下過去,2010年GDP增長速度為10.4%,2011年下降一個多點到達9.3%,2012年比2011年下降了1.5個點,GDP增速為7.8%。就是說2011、2012年調整的力度很大。從2012年之后,經濟速度下降的幅度很緩慢,2013年7.7%,2014年預計GDP增速為7.3%,三年下調還不到一個點。大家不太接受增長的調整,所以給新一屆政府施加很多壓力,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去年的區間調控、今年的定向調控都是政府在一定程度上響應市場給的壓力。也部分緩解了經濟下滑的趨勢。
大家很關注,到底中國經濟底部在哪里?
我的感覺,中國經濟調整仍然沒有結束,還要往下調,7.3%絕對不可能是底部。2012年四季度增長速度達到7.9%,很多人千篇一律預測2013年中國經濟要上去,上到8.3%、8.5%……最高的預測是9.3%。當時,可能只有我一個人預測2013年經濟不是上而是下,GDP增速在7.5%左右。我總能說對的原因是,我深刻理解趨勢變化,有一套分析趨勢的好方法。
大概什么時候能夠調整到位,估計還有兩年時間,2015、2016年這兩年恐怕是我們最艱難的兩年,前兩年很辛苦,但都不會有2015年和2016年辛苦,未來的形勢很嚴峻,真的會跌破“7%”,2015年目標估計在“7%”左右,“7.5%”肯定沒有辦法保持的。
到了2017年、2018年可能有些起色,這個起色也不是經濟增長會有明顯上升,是指增長速度在6%-7%之間穩定下來了,各種價格指數趨穩,像PPI有可能轉正,房價、房地產調整也趨緩,而同時,經濟結構在繼續優化,企業效益將轉好,日子比較好過,我認為屆時將會出現這么一個變化,不是增長速度會上升。差不多調整到位的時間是2016底,最晚2017年,這是我的一個估算。
宏觀經濟周期、世界經濟周期、發展階段三大因素決定中國經濟趨勢
這么判斷的理由是什么?我的根據是三個因素:第一,研究宏觀經濟一定要研究經濟周期。過去我們周期律是“3上8下”,即“38定律”,逢3的年份必上逢8的年份必調。但2013年這一周期律被打破了,沒有“上”,而是繼續“下”,是因為前提變了,2010年增長率太高了,導致“十二五”規劃目標過高,成為“高規劃”,而3上的條件是“低規劃”;還有,就是我國經濟已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現在講“新常態”。高增長期結束了,進入到“中速”或“中高速”增長期。從周期因素看,200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調整并沒有結束,只是人為地把調整期延長了。
第二個因素就是外部環境的變化,世界經濟也有個周期,我叫做四十年周期。20年繁榮20年調整,到2008年世界經濟進入一個大的長期的周期性調整期。
這兩個因素都還不是最主要的因素,最主要的因素就是發展階段。這是判斷經濟形勢的第三個因素。怎樣理解我國已處于新的發展階段呢?簡單說就是人均收入水平達到了新臺階。世界的經驗表明,人均收入水平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之后(2008年按照世行標準人均國民總收入3000美元是中等收入水平,現在可能4000美元算達到中等收入水平),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經濟增長率要調整,這是有規律性的,沒有例外。那會調到什么位置呢?研究發現,要下調30%-40%,這也是普遍規律。從上一個階段轉到新的階段,GDP增長會有30%-40%的遞減,那我們過去30年平均增幅10%,即要調至6%-7%這個區間,這是由發展規律決定的。
分析中國經濟趨勢,一定要認識到發展階段的變化。目前,我國人均GDP已超過6000美元,2014年快達7000美元,進入了中等收入階段。但中國經濟區域之間發展水平不太一樣,從增長水平來講,分三種情況:一些地區剛剛達到3000美元,還沒有達到中等收入水平;一些地區已經達到中等收入水平;還有一些地區已達中高收入水平,像北京、深圳地區人均GDP達到了一萬五或者兩萬美元。像高收入國家,如美國人均收入達到4萬、5萬美元,經濟年增長率3%就是高速度了。日本曾經在低收入的時候跟我們一樣經歷過高速增長。所以,經濟增長率是隨著發展水平或發展階段的變化而變化的。全國可能分三種類型,處在三種不同的階段,增長特征非常不一樣。
最近我到北京市發改委開了一個咨詢會,北京1-3季度投資增長速度是6.9%,全國前三季度投資增速是16.1%,北京投資增速不到全國的一半,北京的投資明年可能面臨著零增長。導致北京與全年或其他地區的差異的原因,就是北京經濟發展水平已經進入了中高收入水平。
經濟成長過程類似人類成長過程
為什么中國經濟增速到了新階段、到了中等收入水平之后會降下來?我經常做一個比喻就是講人的成長和經濟成長的過程是一樣的。不同的成長階段有不同的增長點,衡量的標準是不一樣的。為了這個,我去年寫了一本書,書名叫《中國發展新階段和模式轉型》,其中有一章專門講新的發展階段。人的一生成長大致分四個階段,0-5、6歲,為嬰幼兒時期;6歲到高中畢業大概十年多一點,為青少年時期;高中畢業以后到退休,這個漫長時期叫青壯年時期;退休以后進入老年時期。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成長性,不同是成長特征。
人第一階段的成長是什么呢?為什么生下來不會走路?因為人是智力動物,第一件事情是長腦袋,人生下來比例是很失調的,腦袋偏大,其他的器官發展不是很好,人首要的成長任務是以最快的速度把腦袋長成熟,所以資源大部分配置在腦袋上。這是人成長第一個階段的最顯著特征。這有什么科學根據呢?孩子從母體生下來以后第一年,人腦細胞擴張速度超過了所有人的想象,是10倍以上的成長,也就是一歲的時候他的腦發育大概已經完成了7成至8成。到5-6歲的時候人的腦子完全成熟。所以,我說,會說話是很重要的,但會走路不算什么,因為動物生下來就會走路。
人成長到第二個階段,因為需要一定的個子和力量,所以他要長個子,就像之前中國經濟進入高增長GDP規模擴張的階段,人到了13-14歲時,身高長得特別快,實現人的規模擴張。即人的成長第二階段的特征就是長個子,實現擴張規模。
18歲個子長到1.7、1.8米了,個別人長到1.8米以上,長個子階段結束了,人還要不要成長,當然要,但不長個子長什么呢?這時主要是長知識,長能力,長視野,這是人的新成長階段,進行了質量成長階段。成長的標準就是知識、能力和視野的不斷積累,增加。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實際就是人第三階段成長的最主要兩條路徑。西方為什么會有產業革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喜歡玩,喜歡周游世界,到處旅游觀光,他們視野越來越開闊,見多識廣,有比較,知道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哪些方面先進,哪些方面落后。而中國人的生活模式有個毛病,因為長期挨餓,長期吃不飽穿不暖也沒住好,所以進化的結果就是我們太看重物質層面的東西,過度講究吃喝住,沒有把更多的視野放在玩的需求之上,玩的需求開發才能開放性和創新性,社會才能不斷進步,科技進步由此產生,有什么樣的消費者,就是什么樣的生產者,企業家的目的是挖掘人的消費潛能賺錢。
經濟發展也是一樣,達到中等收入水平后,規模擴張的速度將下降,但質量效益增長會加快,提質增效代替數量擴張,成為發展的主要內涵。所以,中國經濟速度遞減是一種內在趨勢,規律,然后一定有新的因素來推動我們經濟增長,比如結構優化、提質增效,這時的經濟增長并不是不好的,可能是更好的。用更少的資源投入,得到更高的回報,是一個效益遞增的階段。經濟增速從10%降到6%、7%這是必然的過程,不可能再回到什么人都能夠賺錢,很輕松賺錢的階段,中國要進入主要靠能力、知識、眼光賺錢的階段。
投資下跌多久多深主要看房地產
還有一個角度來可以分析經濟增長趨勢。關于今年的中國經濟形勢,經濟增長速度下降是一種典型特征,但下行并不是所有的宏觀指標或微觀指標都下行,要分類分析。要看增長,更要看結構變化。總體來看,要對三組指標分開分析。一是有一組堅定的下行因素,是趨勢所然;二是另有一組變量不再下行,甚至在開始上行,主要是結構優化。三是有些因素增長很不穩定。
從總需求角度講,2014年下行的最主要因素是投資下行。投資下行是什么邏輯呢?投資上一輪增長從2002年開始上升,到了2012年,投資增速持續10年保持在20%以上,中間2008年遇到金融危機,但投資一直沒下來,我們反金融危機的利劍就是靠四萬億投資,靠寬松政策,把投資拉上去又撐了四年。但之后撐不住了,到2013年就跌破了20%,當年全社會的投資增長速度19.3%。
這個趨勢跌破了以后就不可收拾了,肯定會繼續往下跌,跌到什么時候為止?
前期帶領投資下行的最主要的因素是制造業。許多投資品價格下跌,需求放慢,搞重化工業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投資嘩嘩往下掉,現在也不能說它調整到位了,前期主要是這方面調整。從今年開始主要是房地產投資下降,房地產把投資從上年增長19.3%,拉到今年前三季度的投資增速為16.1%,估計2014全年增長15%多,不可能超過16%,四季度不可能上升,因為房地產還在往下降。房地產又會拉動一些重工業繼續往下降。現在下行的壓力是很清晰的脈絡,就是投資下行,投資下行則由于房地產的下行,伴隨著制造業下行。因此,目前經濟調整的最主要的因素是房地產。這到底會持續多長時間調多深要看房地產。
增長速度高低主要是決定于投資,GDP目標明年定在7%的話,投資增速估計不能低于10%,低于10%可能離7%的目標就比較遠。當然投資10%增速可能還不是底部,會跌破10%以下。今年投資增速15%-16%,明年可能在10%-15%之間,可能12、13%,這樣明年GDP在6.8%-7.1%左右。
第二,出口非常不穩定。多年來出口增長與2007年前的情況不一樣,時高時低,因為全球金融危機后,經濟增長乏力,時好時壞,加上現在的訂單都是一些短期訂單,再加上國際政治、油價等因素的影響,現在別指望出口對經濟增長有明顯的拉動作用,它能保持和GDP同步,沒有什么太大的抑制作用就不錯了。
服務業、消費逆勢穩定 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第三,亮點在什么地方。總理每次只要講到這個問題,必講就業比較好,服務業、收入形勢比較好,他沒怎么說的就是消費。我做了一個比較研究,跟1998年那次調整來比較,消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消費比我們預期的要好,從今年前9月的數據、2013年、2012年的數據來看,消費形勢較好,增長有較強的穩定性,這成為我國經濟的一大亮點。估計今年全年扣除價格因素后,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實際增長為10.7%左右,去年和前年都是增長11%多一點,這三年基本上沒有什么變化。特別是2013年和今年受反腐、八項規定對高端的消費,包括餐飲業、會所這種消費影響很大的情況下,消費還能保持這個速度我真的很意外。按照以往的經驗類推,消費肯定會降下去,但是,它沒有。
為什么消費比較強勁?我認為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就業比較好。就業比較好又是兩個原因,一個原因是決定就業的主要是中小企業,這兩年新一屆政府特別重視對中小企業的支持,金融、稅收、工商制度改革、商市制度改革都明顯促進了創業和就業增長。
但就業好根本上的原因我認為還是服務業發展。服務業處于一個拐點上,從去年開始服務業的比重開始大于第二產業,服務業對就業的拉動作用越來越強。
所以,消費能力越來越強,特別是服務消費增加。就業形勢好也意味著收入增長比較穩定,就業水平高了,收入增長就會比較快。統計局公布的就業、收入、消費這三組數據的增長趨勢是一致,沒有矛盾的,這是比較可靠的宏觀信息。
中國發展的希望應該在服務業上,毫無疑問,創新、創業,更多要投資服務業,想想怎么在服務業上賺錢。這完全是一種重大的結構變化。最近總理說“深刻的結構變化”,就是指服務業的發展形勢較好,有巨大的發展潛力。結構的優化,特別是服務業、就業、消費的增長會為中國經濟提供很強的支撐,因此,我相信,不久消費可能真的會替代投資,成為推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引擎。我們不能再抱著投資不放,投資要靠消費驅動。繼續不惜代價地去刺激投資,像過去再搞個四萬億的投資,能有好結果嗎?只能增加更多的產能過剩,增加更多的市場扭曲,解決不了任何問題。所以現在應該把政策重點放在促進消費、服務業的發展和制造業轉型升級上。
也因為有消費支撐,中國GDP不太可能跌到6%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