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Amazon)最近發表Echo Show,由于多了屏幕,功能較Echo有所升級,但能力仍遠不如PC和平板電腦一樣包羅萬象。事實上,亞馬遜刻意讓Echo Show“去電腦化”,似乎是想實現該公司對于未來運算的愿景。
1970年代蘋果(Apple)的技術專家Jef Raskin曾提出一個在當時相當前衛的概念,他認為電腦應該如同家電一樣,幾乎不需要學習曲線和維修,也無須升級作業系統或安裝不同的程式來負責各種工作,而是像洗衣機或吸塵器,只需要一個或兩個按鈕即可完成特定的任務。
Raskin曾經在蘋果組成一個團隊,試圖打造每個人都可以簡易使用的電腦,他稱之為“麥金塔”(Macintosh),不料因這個概念與內部許多人士的意見相左,包括創辦人Steve Jobs在內,最后無疾而終。Jobs最后接收Mac團隊,開始制造一般用途的電腦,這臺電腦便顛覆了日后的科技產業。Raskin在1982年離開蘋果,并將余生用來打造他夢想中的“智能家電”(information appliance),遺憾的是Raskin已于2005年辭世。
Raskin雖然壯志未酬,但亞馬遜的Echo Show似乎實現了他的遺愿。紐約時報(NYT)報導指出,Echo Show是亞馬遜最新推出的語音控制智能音響,配備一個屏幕,不過Echo Show稱不上完美,還是會出現差錯,而且尚沒有殺手級的用途,但這顯然是亞馬遜進軍智能家居市場的“先鋒”。
姑且不論功能是否齊全,Echo Show堪稱是一臺了不起的機器,因為它顯示出亞馬遜對未來電腦的愿景,Echo Show變成一種共用的家用電腦,如同Raskin的智能家電概念再次復活,而且是與Jobs所塑造的多用途電腦完全迥異。
蘋果和Google現在正絞盡腦汁復制Echo的成功經驗,由此不難窺知,電腦變身為智能家電是一種相當吸引人的愿景。這些虎視眈眈的對手能否奪走Echo的城池目前尚不得而知,但可以確定的是,亞馬遜的商業模式豎立許多了堅不可摧的競爭優勢。
例如,亞馬遜把Echo當成吸引用戶購物的一個管道,因此傾向壓低Echo售價,最低售價可達50美元,而Echo Show為250美元,買兩臺還便宜100美元,事實上,亞馬遜并不在乎硬件裝置本身是否有獲利;再者,Echo比Google和蘋果的裝置早數年推出,Google Home晚了兩年,而且不如Echo好用,蘋果的HomePod則要等到年底才會推出。基于這些原因,Echo的勢力可能會逐漸壯大,成為一般家庭的作業系統。
當然,在Raskin智能家電的概念里,電腦并非萬能,這也是外界對Echo的主要批評,但這也是智能家電的重點,Echo的功能確實不是包羅萬象,它不會收發電子郵件,也無法玩游戲。刻意強調不同于一般通用的電腦功能,似乎符合亞馬遜賦予Echo“助理”的角色,它會播放音樂、視訊通話、播放新聞、氣象和播報時間,以及在亞馬遜商店購物,而且像變魔術一樣輕松完成這些工作。 為了讓Echo Show成為一個稱職的助理,亞馬遜采取了有別于PC和平板電腦的創新介面。據報導,Echo Show設計之初原先想采用亞馬遜平板電腦相同的介面,但研究人員后來發現不可行,因為Echo Show的設計是語音控制,這與高度仰賴視覺的平板電腦截然不同,它之所以多了一個屏幕,主要是用來顯示必要的視覺數據,例如影片播放。
平板電腦介面另一個不適用的理由是,它太像一臺電腦,Echo和Echo Show一個主要的設計目標則是,把任何類似電腦的東西都隱藏起來。Echo Show的作業系統、存儲器、儲存和其他規格完全不顯現,雖然有應用程式(App),但亞馬遜稱之為“技能”(skill),且與手機的App不同,用戶只要向Alexa下指令即可使用。例如用戶若想看影片,只需命令Alexa即可觀賞,無須額外裝載瀏覽器或YouTube App后再尋找影片。
相較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Echo Show還有另外一個優點,就是擁有固定的位置。手機和平板電腦往往隨意擺放在家中各處,有時在使用者身旁,有時距離較遠,而Echo Show的位置不會任意更動,讓使用者知道在該空間能對其下指令,而Echo Show也一定會回應。
事實上,一般家庭隨處可見類似Echo Show的固定裝置,像是冰箱、洗衣機、電視等等的位置都固定不變。亞馬遜Echo事業資深副總裁Dave Limp指出,這些智能家電為Show設計提供一種“心智模型”(mental model),令人聯想起亞馬遜野心勃勃的拓展。 有人猜測,多年后亞馬遜可能會制造類似Echo Show的電視機,畢竟要制造一個完美的家電,家中配備最大屏幕的電器可能是最好的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