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襲抄到家具展,令人啼笑皆非
2012年廣州家具展,“抄襲”風波不斷,成了掐架舞臺:開展第一天,從意大利遠道而來的某家具品牌驚訝地發現,相鄰展館的“孔雀王”家具擺出了和其產品相似度高達90%的床頭柜、床、梳妝臺;第二天,“四海”家具發現,旗下品牌“卡芬達”238系列的酒柜及床頭柜被浙江“藝家百年”抄襲。
3天后,北京“皇家”現代家具又在深圳家具展上,指認江蘇“森巖”家具展出的“巴厘藝術”系列仿冒“皇家·藝之坊”,部分產品甚至還直接使用了“皇家·藝之坊”的品牌標志。
抄襲竟然抄到家具展上,簡直讓人匪夷所思。某陶瓷企業老總無奈地告訴記者,公司研發的新品曾被240多家企業抄襲,他們實在沒有能力一一打假。“國內山寨國外,小品牌山寨大品牌,這幾乎成了行業公開的秘密。”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一款新品,從市場調研到設計制作、材料試驗、模具開發,前后歷時至少8-12個月,其間投入的人力、物力、資金等成本粗略估計為10萬元左右。除此之外,研發新品還要承擔市場風險,一般只有三四成的新品會盈利。顯然,抄襲者不需要承擔這些成本和風險。
行業門檻低、創新成本高、設計人才匱乏是抄襲成風的根本原因。家居行業技術含量較低,不需要大量資金就可快速投入生產,從業者素質參差不齊,部分人唯利是圖,不靜心搞研發,而熱衷抄襲模仿,以致每年國內外各大家居展結束后,半年內類似產品就會出現在市場上。另外,雖然目前國內已經擁有了超過1000多所的設計類院校,每年有近30萬畢業生,但不少設計院校、設計師與廠家聯系不緊密,與市場嚴重脫節,搭不準市場的脈搏,甚至他們中的很多人成為了抄襲生力軍。 隨著工藝技術水平的普遍提高,家居企業的競爭力大都集中到了產品的外觀設計上。家居產品的款式創新成為現代家居企業競爭力的核心,抄襲之風讓創新企業在蒙受經濟損失的同時,也挫傷了創新的積極性。而對消費者來說,同質化的選擇更是無奈。
取名傍名牌,偽造洋背景
除了抄襲,傍名牌起洋名是家居業的另一個公開的秘密。
近期,大批家居企業被媒體曝出“傍名牌”,甚至直接偽造品牌洋背景。如2000年進入家具行業,原名“雅居”的一家櫥柜企業從2010年起更名為“博西尼”,其目的無非是想傍上業內知名的“博洛尼”櫥柜。
更夸張的例子是“方太廚具”與“方太廚衛”。福建省福安市的羅先生去年3月在當地家電市場選購了一臺 “方太”燃氣灶,因為“方太是名牌,價格又實惠,我就趕緊買下了”。誰知,在今年5月26日的晚上,當羅先生一家人在餐廳吃飯時,廚房突然傳來“砰”的一聲巨響,他走進廚房一看,燃氣灶的鋼化玻璃面板全部爆裂,玻璃碎片撒了一地。“幸好當時沒人在廚房,否則后果不堪設想。”
事后,羅先生找出燃氣灶的保修卡和說明書,撥打廠家電話報修,電話卻一直無人接聽。無奈的他去找經銷商討說法,但對方以“保修期只有一年”為由拒絕提供免費維修。“方太燃氣灶不是一向承諾5年保修的嗎?”羅先生沒想到“方太”不但質量差,服務也這么差,一氣之下就到當地媒體投訴。媒體記者根據羅先生提供的產品說明書,撥打上面所留廠家電話。好不容易有人接聽了,接聽者卻否認這是“方太”的售后電話,而自稱是一家由德國企業控股、名為“珍的電器”燃具公司的業務電話。這份產品說明書上所留的其他聯系方式均為空號,公司地址是“香港中環城皇后街”,而非方太公司所在地“寧波慈溪市”。
隨后,通過方太官方網站全國統一服務熱線,記者與售后客服部門取得了聯系。經查詢,其售后服務系統中并無羅先生的安裝記錄。仔細比對后記者發現,真正的方太公司全稱應為“寧波方太廚具有限公司”,英文標識為“FOTILE”,而羅先生所購的“方太”燃氣灶說明書顯示,該燃氣灶由“寧波方太廚衛有限公司”生產,英文標識為“FOlitee”。一個是“方太廚具”,一個是“方太廚衛”,一字之差,普通消費者哪里能注意到。
除了愛取與名牌近似的名字,還有企業愛在廣告中偽造洋背景。前不久,意大利對外貿易委員會北京辦事處向中國國家知識產權局遞交的3批共30個“偽意大利品牌”名單中,薩博SABO廚具、嘉加夢JAJEMON、以賽亞ISAIAH等多個家居品牌赫然在冊。這些在中國注冊、在意大利根本不存在的品牌,卻均在宣傳中謊稱自己有意大利“血統”。